盗汗(心血不足)

作者:太平魏氏内科流派工作室发布时间:2023-04-18点击数:224

乐××,男,24岁,农民,病历号:YK20121203000122

 

初诊:2012123

发病节气:小雪

主诉:夜寐盗汗、五心烦热1月余。

 

患者平素体弱,沉溺于电脑游戏,1月前梦中大汗如浴,衣被全湿,醒后自止,感头昏目眩,困倦不已,此后经常睡则汗出,曾自服六味地黄丸,症状未改善。现症见面色少华,神疲乏力,五心烦热,有时心慌,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盗汗(心血不足)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该例患者因平素体弱,沉溺游戏,思虑太过,损伤心脾,致心血不足。因汗为心之液,血不养心,心液不藏,则汗液外泄太过,引起盗汗,此为心血不足型盗汗,法当养血补心,方拟归脾汤加减。

炒白术 15g      白芍 15g      枸杞子 12g     炒蒺藜 12g

牡丹皮 6g       川牛膝 10g    丹参 12g       当归 10g

川芎 6g         生地黄 10g    熟地黄 10g     砂仁 6g

佛手 6g         浮小麦 12g    黄芪 15g    吴茱萸 12g

半枝莲 12g      重楼 10g      煅牡蛎 15g     墨旱莲 12g

生山楂 12g

7剂,水煎服,一日2次。

嘱其加强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

 

二诊:20121210

7剂,卧安汗止,饮食较前好转,故治法方药基本不变,而改汤为丸,以巩固疗效,归脾丸 1瓶 一次8丸,一日3次。


按语:盗汗为常见的汗证之一。《内经》名“寝汗”。《金匮要略》曰:“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盗汗系指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多属虚劳之证。尤以阴虚者多见,或可因肝热,阴火所致。此例患者系思虑劳心过度,营血阴耗,血不养心,神气浮越,心液不藏而外泄则盗汗,固见心悸,面色少华,气短神疲等症。方中使用了当归、生熟地,滋阴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加牡蛎、浮小麦固涩敛汗,同时使用了炒白术、枸杞子、蒺藜、黄芪健脾益气,重楼、半枝莲清热止汗。此方中为什么使用了丹参活血化瘀?同时使用了川芎。一般认为川芎理气耗阴。范老师解说:一般情况下,自汗多属气虚,盗汗多属阴虚,但也有阳虚盗汗,阴虚自汗,因而必须四诊合参,才能辨证准确。而且临床上还有瘀血引起自汗、盗汗的情况。如《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说:“亦有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本病患者平素体弱,久虚必瘀,少量理气活血药,能使健脾益气之功倍,画龙点睛之功。